奇盛基金月度观点 | 转机可能已经出现

来源: 奇盛基金 发布时间:2024-03-04

      春节反转效应竟然又一次出现了,虽然今年有救市因素的影响,但我们认为,从基本面和交易心理的角度,春节的确有独特之处。第一、春节使一二月的单月数据变得无法解读,成为数据真空期,春节前往往是上一年度趋势的延续;第二、A股业绩预告通常以1.31为节点,四季度和一季度情况变得更为明朗,业绩好坏均成为确定性信息,因此当一种趋势延续较长时间后,这个节点容易形成转折;第三、春节长假给了投资者心理和思想上放松的窗口,而且一年之计在于春,投资者更容易“放下”和“重启”,这是和其他长假不一样的。因此,当一种趋势演绎较为充分的时候,要格外注意“春节”的可能转折。

       过去两个月对于大部分仓位高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极限考验,但如果你能在2月初不减仓,那么不论你是蓝筹风格还是中小盘风格,不论是A股多还是港股多,大体都先跌后涨的V型走势。市场在经历流动性的极端冲击后,正重新进入基本面主导的时期。但从一二月地产销售数据和正月后期的航空酒店数据看,经济仍然没有好转迹象,系统性的机会可能不多。

       好的一面是,市场整体估值处于较低水平,尤其是前两月的大幅调整后,一批优质中小市值公司估值也进入10-13倍PE区间,同时有着良好的财务质量和生意属性。不少细分产业,从七八年前的进口替代升级为走向全球。我们相信,这其中一定蕴含了很多大机会。过去几年,由于量化基金大规模发展,并且有很大的超额收益,而这个阶段他们在小市值股票上持仓较多,因此投资者会认为是小市值因子成就了他们,年初大回撤可能导致量化基金被赎回,从而导致小市值风格股票未来持续承压。这个逻辑链条我们认为可能是不对的,首先较优秀的量化公司的策略模型中可能有上百个因子在起作用,只是刚好过去2年小市值因子偏强;其次,量化规模上升之后,持仓数量提高到两三千只,必然会覆盖到较多中小市值公司;第三,机器学习规律的速度更快,并且更加客观,因此较优秀的量化策略应该是会好于市场平均水平的。总体来看,我们认为量化内部会优胜劣汰,但不至于整体性退潮。只是对于中小市值公司本身而言,其自身是否具备可持续的增长能力,决定了未来是否能跑出来,量化基金不会是关键压制因素。

      我们想强调的是,国内经济正从高速发展期走向“高质量发展”时期,过去两年多高股息公司股价表现较强,可能正是这种理念在股票市场的初步映射,但这并不代表高股息会一直强,也不代表股息是定价的最重要指标。我们认为,“高质量增长”是股票走牛的核心驱动力,既要有增长,更要是有质量的增长。未来我们工作的重心,还是自下而上寻找能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公司,尤其是在下行周期中积累了更多优势和份额的公司。经济会不会好起来,不是很容易判断,但是很多公司有很好的投资机会,我们认为是相对比较明朗的。